五、艺苑风采:“旗迹永登·玫影风华”旗袍走秀 “华裳玫韵·梦回汉唐”汉服走秀
何延福:永登县柳树镇复兴村七社人,词曲作家,并多次在唱响中国31省的参赛中获银、铜奖。在全国校园歌曲、校园歌词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玄鸟啼鸣,扯下一根羽毛,腾空而起,鲜血滴落人间,万般愁苦生。古龙山下祥瑞村的村民,衣袂飘飘然,愁苦之血味顺着衣袖弥漫而来,天地随之换了颜色。
七旬老媪洒落一地谷子,红润的双手顿时褶皱起来,黑斑悄悄布满手背,眼角的灰尘迷了双眼,腥甜的土地迎接到了她沉重的叹息。
瞬间枯黄的树叶,发出低沉的哀鸣。家家户户推开门,绝望地抬头望着天——玄鸟早已经飞远了。
愁苦以它最变化多端的样子,扰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感染“愁苦之血”的村民,个个深陷泥潭无法自拔。争执,残暴,病灾四起,绝望,痛苦,悲伤在心里生根发芽,村民们脸上再也没有了笑容。
撕裂啊,内心。村妇皴裂的食指,塞在襁褓里贪婪吸吮且哭泣不止的小嘴中,婴儿甜美的笑容割疼了村妇暗红色的心脏,撕裂成瓣。往日的充实幸福,化作美梦,留在墙上的斑驳印记里。
酸涩啊,眼泪。樵夫望着瞬时空荡荡的粗麻绳,残暴的劫匪大笑着,樵夫的柴禾在他背上挣扎着。草捆成的鞋子,磨断了脚掌,露出流血的皮肉,眼泪从眼眶挤出,一股酸涩味。
劳顿啊,身体。男丁光溜的额头布满细小汗珠,太阳穴青筋暴起。奇迹般突然增加的负重,身体压垮到极限,腿肚子颤栗不安。轻便伶俐的动作变得迟钝缓慢,浑身肌肉酸疼无比,筋骨困乏无常。
青云多变,山峦起伏。玄鸟滴血的翅膀扑棱起阵阵凉风,尖锐的啼鸣划破长空宁静,粗重的呼吸仿佛诉说着无言的痛楚,它带着魔咒唤醒的愁苦,向着人间播撒,伤缺无数。它拖着沉重的身躯,逐日而去,飞啊飞啊,拉长了时光的影子。
古龙山崩,碎石飞舞,河水暴涨,水漫祥瑞村。山风透过缝隙低吟浅唱,群鸟咤起,跟随带头的鸟儿飞向混沌天际。水波侵蚀着村落墙角的泥土。人们拖家带口,随齐腰之水流而下,山花儿瓣,零落水面上,冲去尘垢后竟无比娇艳。
河水过后,水面退却到人们小腿以下。四分五裂的山体,躺在大地上,均匀的呼吸,等待着时光的安抚。浸透的村落,冲刷过泥土后留下支棱的木梁,温湿的表面长出了一簇簇鲜嫩绿芽来。
山体缝隙处,晨阳探出了头,粉云相依,血色光辉洒满大地。树枝下成串的水珠放出金色的光芒,相映成辉。孩儿蜷曲的头发,染上了金色晨辉,清润的眼珠儿映出母亲弯弯的眉眼。
天际尽处,火光四射,晨阳都失去了光泽,声声嘶鸣传来,震彻天地。玄鸟光亮的羽毛消融在火海里,皮肤一寸寸变得金黄再焦黑,直至消失;骨头咯咯作响,骄傲的头颅发出最后一声低鸣。
浓烟金火,翻滚奔腾,势欲晨阳比光亮,势欲海水比汹涌,势欲时间比耐力。人们先闻其声,捂耳闭眼,无不诧异万分,惊觉乾坤颠倒。
余烟浩淼,余火涛涛。一声清脆之音击穿天际,传向四方。火光散尽,玄鸟浴火重生,化身金凤,展翅两万里,愁苦之咒,随身瓦解。
晴空朗朗,祥云升腾。金凤傲然挺立,倩影落在祥瑞村西墙之上,化为图腾。树木生,花草长,古龙山立,河水清,村落重建,家户安。
王有仁:党员,永登县红城镇华山村人,永登作家协会会员,兰州晚报特约通讯员。
路兴国:男,甘肃永登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萤烛集》《萤烛集续编》等诗文集。曾在《飞天》《诗歌月刋》《星星诗刋》《西北军事文学》《甘肃日报》发表诗文作品。现供职于人社部门。
陈千兴:甘肃永登县龙泉寺人,县作协会员,喜文学,爱读书,性格活泼,热爱生活,爱好广泛。闲余之时,把所见、所悟、所忆,用朴实的文字予以表达,更多追求的是书写自己平凡的人生经历。作品散见于各类网络平台杂志,现供职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发现和朋友圈的即时信息,人们可能不会知道有这样一个石刻,它静静地躺在山丹焉支山下瓷窑口水库边的坝下,任凭风吹日晒,历经风霜雪雨,在岁月和风雨的侵蚀下逐渐变黑,但它身上的文字却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四百年前哪场动人的故事。也许更不会有人知道它竟然与庄浪卫一位甘姓将军有关,就让我给大家慢慢诉说它的前身后世。
“大明天启元年四月吉旦,钦差石硖都司荘浪衛指挥同知甘胤,重开泉源,濬水入堡。 总管 :王正 许耒必”。
短短四十个字的内容,却透露了四百年前山丹一处地方十分重要的信息。“天启”为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的年号,起止时间为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至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石硖就是石硖口堡的简称,位于今张掖市山丹县老军乡之南的焉支山下,形如蜂腰,又有硖口关之称。硖口关之北的古城堡,称为硖口驿。今人撰写的《硖口古城堡》碑记载:古城堡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53年),自古以来就是丝绸古道上的一道天然屏障和险关要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是扼守在“甘凉咽喉”上的锁钥。甘胤,大明万历年间庄浪卫(今永登县)人,万历末年任庄浪卫指挥同知,从三品官职,时任山丹卫石硖口堡都司,怀远将军。
也许是堡内兵马用水过多,也许是焉支山雪水较少,旧的泉水堵塞或干涸等原因,石硖口堡内确实遭遇了用水危机,时任石硖都司的庄浪卫指挥同知甘胤便命人在附近重开泉源,疏浚挖通河道入堡(驻地),解决了堡中军士马匹等日常用水问题,可以想象当时众人挥镐持锨在焉支山下挥汗如雨疏通泉源的场景,哪该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
古人为了表扬某人事迹或留存重要信息,通常会勒石以记!若是纸质公文或信息,或许早已灰飞烟灭,但石刻却不一样,留存时间会很长很长。为了褒扬指挥同知甘胤的功绩,堡内众人动议镌刻,于是便有了上述石刻和哪个动人的故事。这块石刻的发现也不得不让人感叹!虽然时过境迁,沧桑百年,但人去物在,贤人志士的功绩却是无论如何也抹不了的,尽管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
毕永红:甘肃永登县人,毕业于柳树中学,文史爱好者,现供职于兰州铁路系统。
包栋:永登县城关小学美术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永登县书法协会秘书长。
“乡韵”永登文旅作品辑编委会现面向全县广大文学、文艺、书画等爱好者征集有关文学、文艺、书画、美术、歌曲、音视频等作品,所有征集作品一律经“乡韵”永登文旅作品辑编委会严格审查后每隔一周星期六在永登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平台择优推出。
(一)主题鲜明突出:作品要紧扣时代脉搏、传播正能量,讴歌先进典型、先进人物的动人故事和全县文旅事业发展的可喜变化。
(三)形式不拘一格:作品必须为原创,例如:诗歌、散文、书画、音乐、舞蹈、朗诵、摄影、短视频、民间手工艺术等作品。
(四)作品要求:作品字数要求在1000字以内;音视频节目格式为mp3、m4a、mp4、mpg、mpeg等常用格式,时长不超过10分钟;图片作品要求高清原图,大小1M-5M;作者简介不超过25字。
(五)征集作品声明:征集到的作品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作品中凡涉及到的违反法律和版权问题,作者本人自负,编委会概不负责。
(六)投稿方式:加入“永登县文旅作品创作交流群”和各专栏负责人联系,凡在交流群中发布的作品视同允许我方采用。
原标题:《【乡韵—永登文旅作品辑(359)】永登故事:一块石刻与庄浪卫的渊源》